道家跟儒家有什么不同
道家注重自身的修炼,以自我为中心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即所谓的成为神仙。而儒家学说的核心内容是仁和礼,即以仁的思想治国安邦,以礼的思维教育民众。从而实现国富民强,百姓安居乐业的理想。
道家和儒家的区别:儒家讲求入世;道家讲求出世。儒家讲求仁爱,为政以德冯启祥。非常讲究礼仪,把礼放在第一位,尊孔孟之道;道家讲求修身养性,道法自然,无为而治,超脱于外物之外,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儒家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等,比较出名的代表作,论语等。道家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等,比较出名的代表作,道德经等。
1. 创始人不同: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孔子创立,孟子发展,荀子集为集大成者。道家的创始人为老子。老子的道家思想已经形成一个知识系统了。
2. 思想不同:儒家讲究“仁”“礼”,注重“仁政”“大同”积极进取。而道家主要是讲究“道法自然”“消极避世”。
3. 地位不同:儒学在中国政治上的地位是很重要的,只从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就被很多皇帝所运用。
4. 影响力不同:道家对中国文学创作的影响比较大,而儒家更多的影响是在政治上,教育人身上。
在家隔离的日子如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2020年的春节,是年味最淡的一年,却因为和父母在家“隔离”,成了家味最浓的一年。
我爱你爸爸妈妈”
是最难说出口的话
有人说,看了《囧妈》中徐伊万和母亲在列车上6天6夜的封闭式相处,仿佛也看到了这些天因疫情而被“隔离”在家的自己和父母相处时的样子。这种“囧”可以概括为一句话:你跟爸妈讲道理,爸妈跟你讲孝顺。
在《奇葩说》有一道辩题是:父母观念过时,固执己见,我该battle还是闭嘴?
年轻的时候我也像徐伊万一样,喜欢和父母battle。但当我成了家,也有了自己的孩子,我渐渐地懂得了如何“闭嘴”。
当我们选择了闭嘴,不是选择了认同,只是我们在长大的过程中学会了包容。
因为我明白,会觉得父母观念过时,是因为在他们有了我们以后,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我们身上。当你觉得他倚老卖老,实际上他只是竭尽所能,把他能做的事情都展现给你看。
后来发现他们不再热衷于跟你聊些你厌恶的话题,而是尽他们所能去赶上你的步伐,父母也不是喜欢站在你的对立面,他们只是在等你主动伸手拉他一把。
据说,母鸡花21天才能孵蛋成功,人要经过21天才能固化培养新行为成习惯……
感谢那么多负重前行的一线战士们,在这21天的分水岭里,我们可以尝试多多挑战,可以多多期许😃此次疫情让人“谈虎色变”,顿感过好当下着实不易……
关于成功,深感除了自身因素外,很大程度来说人生的是否成功=“看隔壁”……
在此次疫情中中招的患者,经核实被“隔壁”坑惨的不在少数,这确实需要我们引以为戒!开玩笑说,都说当今家庭和睦不和睦,关键看隔壁“老王”😄想起去年的高考成绩公布季,听闻北京考生清华北大录取率约0.75%(相较之前的1.5%已大幅下降),不知30万的浙江考生有何想法……在北京地铁上看到穿人大校服的女中学生拿着英语课本背诵,钦佩其勤奋劲的同时,想起某专家的玩笑,说人大附中的老师如此勉励学生“今天不努力,到时去隔壁”(人大附中与人大贴隔壁)……你的隔壁是谁、在哪里,或许跟所谓的成功息息相关吧。
通过这次疫情,让我想到了生死之间各一半,看到哄抬物价的行为有多可耻,还有医疗教育和器具的匮乏,想到了许多人类的愚昧无知,都是贪婪成性造成的,现在生活条件是提高了,腰包鼓了生活富裕了,可以追求物质上的享受,为什么非要吃野生动物,是为尝鲜炫耀吗?不如花钱出去旅游,走走看看,这是花钱买了多大的教训啊。
哇哦,找到了一个非常非常应景的题目,像是找到了一个发泄口。
从外地回来到今天为止已经21天,中间出门一次,就再也没有出过门。刚开始的时候,心里说实话其实是有点小雀跃的,在有生之年,居然可以正大光明的宅在家里,而且受法律保护,即使从白天躺倒黑夜,从日出躺倒日落而息,都不会有人骂你,让你滚起来出去走走,心安理得的做个宅女。
很多朋友在禁足到大概十天的时候就已经不行了,感觉要控制不住那颗即将要暴走的心了。而在我看来,这日子太爽了。在需要上班的日子里,为了工作为了未来,为了自己有饭吃,不得不加快自己的脚步,努力追赶别人。
咳咳,嗯,我是一个钢琴老师。众所周知呢,钢琴是需要勤奋练习的,老师也不例外。所以我每天都很早起床,虽然我是下午才上班,就要去练琴,看到这里呢,其实就能看得出来,我并不是因为喜欢才去,可以说是因为生活压力,职业压力。不进则退,老祖宗留下的至理名言还是很有道理的。所以呢,就必须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能落后,落后就要挨打。每天都没有理由退缩,因为没有一个合理的不去练琴的理由给自己。
现在就不一样了,有了一个可以光明正大不用出门不用练琴的理由,不练琴不努力,也变得理所当然了。但是我以为我会一直开心下去,但是随着开工的日期一推再推,终于有一天,我的心变得焦躁。有天,天气好的不能再好了,坐在床上看着窗外,那一刻突然理解了在抖音上刷到的,很多狗狗看着窗外的心情。
突然有种控制不住自己双腿的感觉,急迫的想去练琴,不想再这样下去了,抓狂的感觉。当然,最后还是控制住了自己,毕竟惜命,再怎么样,健康最重要。
这么长时间的禁足,几乎差点就把我这么长时间养成的好习惯毁于一旦,但还好我是一个有自制力的人,此路不通,就另修一条路,继续努力,说句矫情的话,上天不会辜负努力的人。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即便是在家隔离,灵魂和读书,至少要有一个在路上。隔离的日子,另一曾意义来说说,也是难得清净。这些日子,我是除了隔空工作,读了几本书,写了几首诗,想了一些事。总体觉得,时光易逝,隔离值得!
我从外省老家回到贵阳,一个人隔离了14天,对我来说真的体会到了慢下来的静谧和充实!工作已经十年,从来没有这样的隔离时间和隔离空间,可以让我静下来看书、写字和思考!恰恰在这种停下来近乎静止的时空里,才有了审视过往、观照内心、笃定前路的信心和勇气!2020,注定让我们在焦虑中慢慢寻找春天的出口~~~
我就说我的生活,展开阐述吧。因为疫情而宅在家里的日子里,我有了更多的时间来做我想做的事。比如说弹钢琴,看书,玩电脑等等。有时虽然也很无聊,但是在网络时代总是能找到方法来排忧解闷的,不是吗?
另外一个烦恼是吃。我已经记不清我有多少天没出去买菜了。天天只能靠速冻水饺和鸡蛋过活。把冰箱吃空后,我还是不敢出去买东西。只能吃方便面维生。方便面虽然有的时候吃起来挺有味道的,可这种东西多吃了总归会腻。
在在家隔离的日子里,我们可以选择两种生活。一种是整天无所事事,打着哈欠度过无聊的时光,一种是精神振奋,在自己想做的事情中度过美好的时光。我们为什么不选择后者呢?
如果提到改变,我觉得这段时间我变得更加安静。因为没有办法出去,我在家里与自己交谈。变得不浮躁,对吃的也没那么挑剔。这就是疫情给我带来的改变。
谢谢观看。
图片来自网络,有喜欢的请点赞转发并关注。
死劫百科
"死劫"是一个词组,通常用来形容灾难性的困境或严重的危机。它可以指代个人生活中的困境,也可以指代社会、国家或世界面临的重大挑战或灾难。"死劫"一词中的"死"表示极度严重或危险,而"劫"则表示灾难或困境。因此,"死劫"意味着面临非常严峻的处境,可能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克服困难或度过危机。
世界历史上发生过哪些至今仍令人不安的事
世界上发生过哪些至今扔令人不安的事?我是陌上花开,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原子弹的发明至今让人不安,这是人类找到了自我毁灭的金钥匙,打开了潘多拉魔盒。
1942年6月,美国陆军部开始研制原子弹,由著名科学家奥本海默领导。1945年7月16日,美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1945年8月6日和8月9日,急不可耐的美国人,就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空投了两颗。导致日本这两个城市人员死伤20多万,彻底摧毁了这两座城市,让全世界见证了原子弹的威力!
这样的战果,直接吓破了日本天皇的胆。下令400万大日本皇军,就地无条件投降!
在美国的庆功会上,美国的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却郁郁寡欢,闷闷不乐。
当时的美国总统杜鲁门,察觉到奥本海默的异常表情。于是,就问了问奥本海默的意见。奥本海默自责的说,我的双手沾满了鲜血。最终,使这个庆功会在尴尬中结束。
应该说,奥本海默是一位有人类良知的科学家。他预感到他主导发明的原子弹将是人类最大的威胁,所以后来极力反对继续深入研究核武器。
凭心而论,美国使用原子弹轰炸日本,致使日本早日投降,结束了二战,挽救了无数美国军人的生命。
但是,原子弹的发明和使用,也打开了人类自我毁灭的潘多拉魔盒。虽然,拥核国家都加入核不扩散条约,但拥有核武器的国家越来越多,核武器扩散的风险也就越来越大。
有消息来源称,19世纪中叶,英国人在美国建造铁路的时候,给美国带去了鸦片。
那时候鸦片被认为是具有多种功效的治疗剂。在英国和美国,医生可以开鸦片处方,甚至非医疗专业人员也能开取鸦片,帮助病人缓解癌症疼痛以及与月经、分娩、单纯性咳嗽、肺结核、失眠、肺炎、躯体损伤等疾病相关的疼痛。由于医学界认为它不会上瘾,所以实际上鸦片的开取是不受管制的,导致存在很多使用剂量过大的情况。
有些母亲还会给自己的孩子,甚至包括婴儿喂食鸦片,就为了让孩子能安静下来,但是无意中让很多孩子死亡了。
直到18世纪末,一些医生才认识到鸦片的成瘾性。
美国内战爆发后,吗啡和可待因成为给受伤士兵治疗截肢时的首选药物。早年,由于吗啡的药用效果,医生用它来治疗鸦片成瘾,一些国家也不加管制地使用吗啡。
但吗啡和可待因的主要来源是罂粟,所以即使内战结束之后,成千上万的士兵仍然对吗啡上瘾,这种吗啡成瘾又被称为“士兵病”。最终,美国联邦政府开始限制使用吗啡。
19世纪后期,一家染料制造公司发明了止痛效力远高于吗啡的二乙酰吗啡,后来这家公司的规模扩大,分离出了后来拜耳公司。二乙酰吗啡主要通过将吗啡煮沸数小时而制得,拜耳公司把它当做非成瘾性药物销售,宣称它能够有效治疗美国越来越多的吗啡成瘾者和患有感冒、支气管炎、肺结核以及其他咳嗽引起的疾病的儿童。拜耳大力宣传它是一种救世药物,将其命名为海洛因。
1906年,美国医学协会批准海洛因可在美国广泛使用,并建议用它代替吗啡。结果导致美国许多城市出现大量的滥用海洛因的案例,与毒品有关的犯罪也激增,于是1914年,美国政府禁止销售和使用海洛因和其他致瘾毒品,否则的话视为违法,详见《哈里森毒品法》。
这一禁令导致欧洲有组织的犯罪集团开始非法生产和分销海洛因,参见电影《法国贩毒网》。二战和越南战争期间,美国陆军来到了亚洲和欧洲的海洛因制造商和贩运者的地盘,导致其中一部分人海洛因成瘾。
美国应用研究、药物滥用和精神健康服务管理局办公室发表的全国药物使用和健康调查显示,2012年,约有66.9万美国人在过去的一年中使用过海洛因,而且这一数字自2007年以来一直在上升,主要表现为年龄18至25岁的海洛因使用者数量上升。全国药物使用和健康调查的结果表明,2006年第一次使用海洛因的人数为9万,而2012年这一数字高达15.6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