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来非诚勿扰是真人真事还是演员作秀
谢谢邀请,这是收视率及相关KPI下的蛋。
虽然曾经有“收视率是万恶之源”的诟病,但没有收视率,大多数娱乐节目的存在都堪忧——当然总归有一些特殊情况,那不在讨论之列。
从《非常勿扰》到《缘来非诚勿扰》,一档真人秀节目存在了这么多年,一定有相应运行模式和内在机理。回到话题,几乎可以肯定的说:真事应该有,但大多数是作秀。从最简单粗暴的动机揣测,一场录播,屡屡被牵手的话,男女嘉宾的成本也过高啊,包括主持人介绍新人情况等等,都对卡时间的节目有太多不可预测的麻烦,何况,就算最初的初心,一般人也会有共识是:被太猴急,好的还在后面,一定要耐心守候一下,说不定更好的就在下一个。这是最表面的动因,一个人到了那样需要“表演型人格”的时候,都会在那特定的场域里,纠缠各种动机,下意识的是在这个众人瞩目的场合“多待一会”,那就只有多作,多停留在台上。
从剧组的定位,角色的设置,都需要作秀,哪一位充当什么角色,在上场之前都有剧组的安排,表明看来,相关背景资讯是不对称的,但剧组是相对对称的信息,因此,也只有多停留,多按照设定表现,做作秀,才能脱颖而出,多“留下印象”和“话题”,才能除了收视率当下以及延伸的社会化媒体及传统媒体的一轮又一轮传播、放大和收割。才能达到传播最大化的目的。
作为一个长线的节目,需要不断的发酵、放大,出位的表现(作秀),才能成为“社交货币”进入更多的舆论场,而“社交货币”,需要的不仅仅是价值观的是非,还包括“故事”需要的冲突和对立、戏剧性,除了场上的那短短时间的表现外,还要留下更多的线索、更多的“料”供给给传播领域。每一次提及这个节目,提及节目里的某个人的表现,提及这个节目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及行为……总之,只要节目本身及相关的内容,都会多影响力因子加分,所以,一定会主动被动的选择作秀,否则就会出局。
顺及,对于该节目的观众画像,大概四年前曾经在车管所办理车辆年审的时候,就听到办事人员对之的讨论,大概撒年前,家里的老人学会在电视机顶盒里的搜索“回放”,就是这个节目。但近两年,仿佛这个节目从身边的话题“消失”了。真是热点太多,追的人数不够啊。
说实话,看了那么多的非诚勿扰,总感觉要么是女嘉宾太作,太现实或者说太拜金;要么就是男嘉宾太作,太虚伪。总之,很少看到真诚,坦诚。
现在的社会,公司利益当先,为了利益,没有底线;为了利益,可以违背良心。所以,在现在这个缺少真诚的世界中,很多时候都会被认为是在作秀,事先安排好,直播时就能按照计划走,目的就是为了搏眼球。所以很多时候,有些综艺节目不可信,只当是休闲娱乐一下,不可当真。
《缘来非诚勿扰》前身是《非诚勿扰》。之前是孟非主持,固定嘉宾是黄菡老师。模式是男嘉宾选女嘉宾。当时看的时候觉得挺好看的。现在节目改名了,黄菡老师也不再当嘉宾了。嘉宾可以互选,但是觉得没以前好看了。至于是不是作秀,个人觉得的是站台嘉宾肯定有劳务费。不然谁白站呀。我们观看的时候就当看戏吧。想太多会心烦。
综艺节目为了收视率,提前安排作秀都正常,多数都是真人真事吧。非诚勿扰以前特别好看,相亲类节目最棒的,后来嘉宾不固定了,名字也改了,内容也有变化,渐渐的就没以前好看了。毕竟现在综艺太多,竞争大,不进则退。